一候腐草为萤:盛夏时节的萤火虫,因产卵于枯草上,孵化以后从枯草中飞出,被古人误会为是腐草变成的。
二候土润溽暑:大暑时节,天气变得闷热,土地也很潮湿,大地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。
三候大雨时行:自入伏以来,风雷暴雨时而大作,大暑时节更加肆掠,然而到大暑后期,每一场雷雨之后,大地的燥热似乎都会悄然减弱,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。
俗话说:有钱难买六月泻,泄出旧病和寒邪。农历六月正是此时,此处的泻,是疏泄、疏通的意思,是指出汗。
夏三伏极热时,汗要多出,则周身所染风寒湿气,由汗而出,可保一年无病。——石成金《传家宝》
可见「汗泄」是一种非常好的排病方式,尤其是大暑时节正值三伏天,暑湿积聚,出汗能把累积的郁热、寒湿排出体外,可以泄除旧疾。
但是出汗也不是越多越好,要「动汗」,不要「静汗」。桑拿房里闷一会出的汗、走几步路或上个楼梯就淋漓的大汗……这些汗叫做「静汗」,对身体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排病养生作用。
中医提倡的出汗,叫「动汗」,例如运动、劳作、晒背、艾灸、泡脚等,或者吃一些辛温食物让身体主动出汗水。
这种出汗能帮助身体气血运行,把体内更深层次的寒和湿排出去。
1、最热时段,减少外出。上午10时到下午4时是最热时段,尽量不要外出。哪里“暑气”大,我们就避开哪里。如果要户外行走或作业的,最好选择有树荫和遮蔽的地方。
2、忌大量喝绿豆汤。为了防暑降温,很多人都喜欢喝绿豆汤。绿豆汤虽好,但不要多喝,更不能当水喝。
从中医的角度看,属于寒凉体质的人,例如有四肢冰凉、腹胀、腹泻便稀等症状者,不能多喝绿豆汤,否则会加重症状,甚至引发其他疾病。
3、忌热天贪冷食冷饮。为了防暑降温,许多人喜欢吃喝大量的凉菜、冷食、西瓜、冰镇啤酒、冷饮等。中医专家指出,烈日炎炎的盛夏,人体实际处于外热内寒的状态,如果贪吃贪喝过多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。
4、忌长时间使用空调降温。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过长,也会引起浑身酸痛,精神萎靡,食欲不振。有时还发生感冒、发烧,甚至引起支气管炎、肺炎和肠胃炎等疾病。
所以必须注意,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7℃,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℃。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,要经常通风。
5、夏天切忌穿化纤衣物和深色衣物,不利于散热。半长的丝、棉衣物为首选。最好的选择是半长的棉布或丝质衣服,既能遮蔽阳光,又能让皮肤畅快呼吸。

1、多吃苦味食物。苦味食物不仅清热,还能解热祛暑、消除疲劳。所以,大暑时节,适当吃点苦瓜、苦菜、苦荞麦等苦味食物,可健脾开胃、增进食欲。
此外,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、轻松的感觉,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,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、精神萎靡等不适。
2、冬病夏治三伏贴。大暑来临,第三次三伏贴贴敷也即将开始。根据个人体质来选择冬病夏治,比如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支气管哮喘、腹泻、风湿等阳虚症疾病。趁着暑热天气把体内湿寒驱除。

3、增加清热解暑、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。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,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。此外,像荷叶、西瓜、莲子、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。扁豆、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,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。
4、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。中伏天气酷热,出汗较多,容易耗气伤阴,此时,除了及时补水,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。如山药、大枣、海参、鸡蛋、牛奶、蜂蜜、莲藕、木耳、豆浆、百合粥、菊花粥等。
温馨提示:大暑开始,气温更上一层楼,大家平时注意多喝水减少高温劳作!

大德中医馆
国家级名老中医·省市级名老中医
每周坐诊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