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女人都喜欢的女人是什么样的?气色好、脸干净、眼有神、心舒畅~
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,一部分女性脸上会长满皱纹和斑点,直接让美丽容颜大打折扣!其中有一种斑可谓是拉低颜值的最大“元凶”,这种斑被称之为“黄褐斑”。
早在《内经》中就有所阐明,女子是“五七,阳明脉衰,面始焦,发始堕;六七,三阳脉衰,面皆焦,发始白”,男子是“六八,阳气衰竭于上,面焦,发鬓颁白”。
中医认为,黄褐斑多因情志不遂,肝气郁结,郁久化热,灼伤阴血使面部气血失和而造成;或气郁化火,耗伤肝肾之阴,而致水色上泛而发生该斑,单就本病而言无多大病苦,但对爱美的女性来说,这是最深恶痛绝的一种脸部斑纹。
1.日晒:黄褐斑仅限于面部曝光部位,常在夏季日晒后诱发或加重。因为裸露的皮肤长期在日光或其他强光照射、紫外线辐射下,人体为了避免皮肤细胞不被氧化,分泌出大量黑色素保护。
2.化妆品:含有化学物质及铅、汞等重金属物质的化妆品、保养品渗入皮肤,导致皮肤的病理性损害,包括出现黄褐斑。皮肤清洁不当。无论是清洁不彻底还是清洁过度,都会引起皮肤的微生态失衡,造成皮肤的病理性损害,包括出现黄褐斑。
3.妇科疾病:中医认为: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会引起女性容颜早衰、黄褐斑、雀斑及乳腺增生。卵巢是分泌性激素的器官,当卵巢功能遭到破坏,雌激素分泌增加时,可引起黑色素在皮肤中沉积,导致黄褐斑等色斑形成。
4.肾脏功能影响:肾脏主管人体多种重要的激素,当肾脏功能受损,肾上腺皮质产生的主要激素如皮质醇,醛固酮和雄激素,会增加钠排泄,减少钾排泄,出现低血钠、低血氯、高血钾,尿浓缩功能减退和电解质平衡失调,产生严重脱水、酸中毒。其中黄褐斑使其产生的病变症状之一。
中医妇科/内科专家
蔡野平
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王国斌教授
主治中医师(行医20余年)
坐诊时间
每周日全天
专
家
擅
长
擅用药、针、灸结合治疗,妇科月经不调、闭经、带下、不孕、更年期综合征、内分泌疾病、黄褐斑、乳腺病等;内科失眠、脾胃、肝胆病、心血管病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;慢病及亚健康调理、中医美容抗衰、提升生命品质等!
专
家
简
介
出生于“彭祖”故乡徐州,自幼喜爱中医药和传统文化,先后师承多位国家级名老中医学习,又游学民间奇人异士。长期从事于中医药行业钻研20余年,理论与实践结合,将药、针、灸、食疗等有效结合,形成了“七步临证法”、“平衡自愈调体质”等实战性诊疗经验。
1、肝郁气滞证:多见于女性,斑色深褐,弥漫分布;伴有烦躁不安,胸胁胀满,经前乳房胀痛,月经不调,口苦咽干;舌红,苔薄,脉弦细。
2、肝肾不足证:斑色褐黑,面色晦暗;伴有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失眠健忘,五心烦热;舌红少苔,脉细。治法:补益肝肾,滋阴降火。
3、脾虚湿蕴证:斑色灰褐,状如尘土附着;伴有疲乏无力,纳呆困倦,月经色淡,白带量多;舌淡胖边有齿痕,脉濡或细。
4、气滞血瘀证:斑色灰褐或黑褐;伴有慢性肝病,或月经色暗有血块,或痛经;舌暗红有瘀斑,脉涩。
中医治疗黄褐斑,除了临床常用的逍遥丸外,还可针对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解决方法:比如脾虚要用参苓白术丸,血瘀要用桃红四物汤,肾阴虚要用六味地黄丸。
除了口服药物,外用药物也可“直达病所”,中医常选用传统的“八白散”,即用八种中药(白丁香、白僵蚕、白牵牛、白蒺藜、白芨、白芷、白附子、白茯苓)组成的方剂,做成面膜敷在长斑部位。具体方法是将上述药物磨成极细的粉末,每晚在擦完晚霜后,薄涂于面部,可起到预防黄褐斑的作用。
需要提醒的是:祛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不可急于求成。日常还要加强防晒。建议女性朋友平时要学会调节情绪,凡事不要过多计较,用平和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。

大德中医馆
国家级名老中医·省市级名老中医
每周坐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