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月5日这一天是小寒,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,在这一天有哪些传统的习俗?对于冬季的健康养生又有些哪些必需注意的地方呢?
小寒节气的由来
每年的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°时为小寒。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,更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,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。
小寒节气的天气特点
隆冬“三九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,因此有“小寒胜大寒”之说。“小寒、大寒冻作一团”和“街上走走,金钱丢手”两句古代民间谚语,都是形容这一节气的寒冷。
◆ ◆ ◆
小寒节气的民俗
古时人们对小寒颇重视,在这一天便开始忙着写春联、剪窗花,赶集买年画、彩灯、鞭炮、香火等,陆续为春节作准备。但随着时代变迁,已渐渐淡化,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。
古时人们将小寒分为三个阶段,每5天为一个阶段:
第一阶段雁北乡。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,此时阳气已动,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。
第二阶段鹊始巢。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,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。
第三阶段雉始鸲[qú]。鸲为鸣叫,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。
◆ ◆ ◆
小寒节气的养生
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。人们经过了近一年的消耗,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,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,抵御严寒侵袭,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,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。
中医认为,人体内的血液,得温则易于流动,得寒就容易停滞,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,尤其是老年人。
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,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,外出记得带帽。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,并且头为诸阳之会,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。
.
除了多饮温水之外,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,如滋补汤品、牛奶、酸奶、各类粥品,将水分“锁住”。
可以使用加湿器。此外,还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,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。也可以使用喷壶在你觉得干燥时或每隔2小时左右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。如果在清水中添加不同功效的精油,还能除菌、添香。
.
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。除了注意保暖,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,振奋阳气,固表防感。此外,还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,可增强御寒能力。
小寒饮食:以“温补”为先,食补、药补相结合,常用补药有人参、黄芪、阿胶、当归、鹿茸、鹿鞭、冬虫夏草等。结合食补特性,可选择羊肉、猪牛、狗肉、海虾、海参、鲍鱼,以及核桃肉、山药、栗子、大枣,并配合黑色食品如黑木耳、黑芝麻、黑大豆等。
所以,各位谨记——
一年中最冷的时刻,
一定要注意保暖和进补!
切不可让寒气入体,后果很严重!
将它带回家,血压就不容易再高了,明年打虎都有劲了......
长兴电动车要上牌办证了?你再不了解,电动车都只能停滞在家中!!
【中医皮肤科】
纯中医内服/外敷治疗牛皮癣,白癜风,慢性湿疹,荨麻疹,手足癣,痤疮,黄褐斑,鱼鳞病,青春痘,银屑病等各类皮肤疑难杂症。
【中医妇科】
纯中医治疗不孕不育,乳腺增生,月经不调,妇科炎症,子宫肌瘤,卵巢早衰,妇科炎症,以及各类妇科疑难杂症。
【中医儿科】
纯中医内服/外敷治疗小儿发热,咳嗽,腹泻,消化不良,遗尿,反复呼吸道感染,肺炎,厌食,免疫力低下等儿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等。
【中医内科】
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,糜烂性胃炎,萎缩性胃炎,十二指肠溃疡,慢性肠炎,胃溃疡,肠化生,胆囊炎,结石,失眠等内科疑难杂症。
【中医肿瘤科】
纯中医治疗食管癌,胃癌,肝癌,肠癌,子宫癌,乳腺癌等各系统恶性肿瘤及术后或放化疗后康复治疗调理等。
【中医疼痛科】
利用各种治疗手段和中药内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关节痛,风湿,类风湿,颈肩腰腿痛等,从根本上解决疼痛。
【中医理疗科】
各种特色针灸,拔罐,推拿,刮痧等传统中医理疗手法以及各种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,热敷,电疗,中药穴位渗透,皮肤病外部治疗等。
【中医治未病】
中医体检,中医问诊,体质辨识,中医调养,中医健康管理,未病先防,提高生命品质及病后康复调理,亚健康调理等。
小儿推拿
点穴
按摩
针刺
美容
中药熏蒸
拔罐
艾灸
匠人手作
不减物力
用心炮制
膏丸丹散
工序讲究
先煎后下
慢火熬制
手工煎药
传承中国国粹·弘扬传统文化
长兴大德中医馆——【医保定点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