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医学"药食同源"已被世界认可,"返璞归真"成了欧美人、东南亚乃至全世界人的最佳选择。而有病求医,无病调平衡也日益成为人们预测疾病、颐养延年,美容美体的养生方法。
运动运用五行食疗养生文化,根据自己是虚寒还是湿热,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。如:心脾两虚之人不能作大量运动,而肝胆之火盛之人则不能静养。自然顺天时者必长寿,也就是说能顺应自然的人才能与天地共存。如果根据季节和十二时辰养生法,将自己融入大自然的生活中,来安排自己的衣、食、住、行、性,必会益寿延年。食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们需要食疗与养生相结合,防病强身,健康长寿。中华药膳食疗是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人人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,从而使人增强体质,延年益寿。
《内经》说:"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。"它的意思是不要等有了病才去治病,而是在未病时就要预防疾病。同时还讲了:聪明的人在没有病的时候就知道养生的道理,人们通过对中医知识的了解,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养生尤为重要。寻根一棵树木,树叶黄了究其根本,可能是该浇水,或者是该施肥料了,或者是该松土了。人就像树木,通过五行文化才能正确指导,找到生成疾病的主要原因,斩"草"才能除"根"。平衡中医的阴阳平衡定位学说提出:"阴阳平衡百病自愈,阴阳失衡杂病丛生"的道理,说明只有在脏腑阴阳平衡的基础上,人体才能正常的受纳水谷、运化水湿,消化代谢吸收良好,如果人体机能失去平衡(太过或不及及阴阳阳失衡),则受纳失固,就算吃的在好,却也不能被身体所吸收,即花费了钱财,又耽误了疾病的预防。因此,运用五行养生,调理脏腑的阴阳平衡,气血调和、五脏坚固,可谓阴阳平衡百病不生。均衡在中医养生文化的正确指导下,合理的对自己的膳食做出个性化的膳食安排。如肾阴虚之人不可食牛羊肉,而肾阳虚之人可多食牛羊肉等。